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学术> 学(协)会活动

市农科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粮食生产科普行 粮食安全助振兴”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7 10:29    文章来源:市农科院

寒露节气过后,我市冬小麦已经进入适播期种播即将大面积展开。但自9月份以来,黄淮地区降雨持续偏多,导致我市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甚至出现积水秋收进度延缓农机下地困难等问题,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影响,1014日,市农科院科技志愿服务队紧急行动,分赴各主要产粮乡镇,实地查看土壤墒情、秋收进展与田间积水情况,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截图-2025年10月17日 10时24分46秒.png

服务成员在田间看到,部分砂壤土地块经过近期晴好天气,使用履带式收割机已可下地抢收;但不少粘重土壤地块积水明显,泥泞不堪,收割机无法作业,个别低洼区域仍有明水,农民正人工抢收。总体来看,土壤散墒慢、腾茬晚是当前影响播种进度的核心问题。

截图-2025年10月17日 10时25分1秒.png

针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服务在现场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路径,核心是围绕墒情这个中心,坚持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必须做到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具体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全力抢收腾茬,加快散墒整地。对于可下地地块,指导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利用晴好天气窗口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收获后玉米等秸秆务必精细粉碎并均匀抛撒,及时翻压入土,忌覆盖地表影响散墒。对于积水粘土田块,首要任务是疏通沟渠、开挖深沟,加速排水,为人工收获和后续整地创造条件。反复强调,粘土地必须待土壤湿度降至适耕范围(手捏土团能散开)后方可整地,坚决避免湿耕湿耙造成僵坨。

截图-2025年10月17日 10时25分13秒.png

二、调整播种策略,落实“四补”应变。对于因雨延误、确定晚播的地块,大力推广四补一促应变技术:一是以种补晚,建议选用半冬性偏春性、萌发力强、生育期稍短的品种;二是以密补晚,按照每晚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约1的原则调整播种量,依靠群体保产量;三是以好补晚,严格保证整地和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四是以肥补晚,指导农户科学增施底肥,特别注重氮、磷、钾平衡施用,促进晚播弱苗早发快长。 

三、强化苗期管理,奠定壮苗基础。出苗后管理需抓早抓细。指导农户根据苗情和墒情,适时开展冬前镇压(原则是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以提墒保温,控旺促壮。对底肥不足、苗情偏弱田块,结合降雨或浇水及早追肥。密切监测土壤墒情变化,适时浇好越冬水。同时,关口前移防病虫,务必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降低苗期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发生风险。提醒农户关注天气,抓住秋季气温适宜时机,开展化学除草,力争春草秋治

截图-2025年10月17日 10时25分25秒.png

针对当前严峻形势,市农科院科技志愿服务将把保障小麦播种质量作为近期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天候响应农户技术需求,紧盯墒情变化不放松,分区域、分地块开展精准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田间、用到实处,全力以赴打赢今年小麦晚播攻坚战,为明年夏粮丰收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