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计算机与数字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隆禧公司总经理张显达教授应邀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机遇”报告
11月4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学院5137报告厅座无虚席,三门峡市计算机与数字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隆禧公司总经理张显达教授应邀为该院200余名师生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机遇”报告。兼具企业实战经验与学术研究背景的张显达教授,从技术本质到应用实践展开深度解读,为在场师生搭建起AI前沿认知的桥梁。

在“人工智能:弥合差距的普惠力量”板块,张显达教授指出,AI技术已突破单一领域应用局限,成为打破资源与能力壁垒的关键支撑。他以教育、医疗等领域为例阐释,AI通过标准化的智能辅助工具,让优质教育资源触达偏远地区学子,使基层医疗机构获得精准诊断辅助,这种技术普惠性正重构社会服务的公平与效率边界,推动资源分配向均衡化发展。
谈及“发展趋势:从工具到自主智能体的跨越”,张显达教授提出AI四阶段演进框架。他表示,当前多数应用仍处于“辅助工具”阶段,如Microsoft 365 Copilot、GitHub Copilot等,仅作为人类的“效率倍增器”被动执行指令。而未来核心趋势是迈向“自主智能体”阶段,其核心特征是具备目标导向与自主规划能力,能像Devin(AI软件工程师)般独立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并完成复杂项目,实现从“执行指令”到“达成目标”的本质跨越。
针对“提示词工程:要点知识与重要性”,张显达教授将其定义为“与AI高效对话的艺术与科学”。他强调,优质提示词是激活AI能力的关键,需遵循明确性、结构化、上下文完备性三大核心原则。例如将“写一篇全球变暖文章”优化为“写300字初中水平短文,含3个减排建议”,可显著提升输出质量。同时他指出,掌握提示词调试与迭代技巧,能大幅降低沟通成本,充分释放大模型的应用价值。
在“智能体Agent与MCP的应用”环节,张显达教授结合商业实践解析,智能体绝非新型工具,而是引发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以企业运营场景为例,智能体可像“数字员工”自主完成活动策划、数据复盘等全流程工作,而MCP(多智能体协同平台)能实现多智能体的任务分配与协同联动,这种模式正推动企业从“人力竞争”转向“智效竞争”,一人带领多智能体团队即可达成传统多人团队的工作效能。
讲座最后,张显达教授在“把握AI时代机遇”部分给出建议。他认为,个人需区分“工具使用者”与“系统搭建者”两种角色,重点培养智能体协作与策略设计能力;企业则应布局AI原生组织建设,通过算法驱动运营与动态团队架构提升竞争力。互动环节中,他针对师生提出的技术学习、职业规划等问题逐一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讲座精准衔接AI理论前沿与实践需求,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人工智能发展逻辑的理解,更为其在AI时代的能力构建与机遇把握提供了清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