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知识

夏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3-08-13 09:19    文章来源:数据迁移

玉米后期是指玉米从抽雄到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此期的管理为后期管理。玉米后期的生育特点是以生殖生长为中心,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主要供给雌穗的生长发育。主攻方向是防早衰,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后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开花授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根和叶的生理活性,防早衰,争取活棵成熟,提高粒重。
  一、浇好关键水
  玉米生长后期即从抽雄到成熟阶段,其中玉米抽雄开花期需水强度最大,对干旱的反映最敏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如果缺水将会导致玉米花期不遇,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极易造成秃尖、缺粒甚至空秆现象;灌浆至成熟期也是玉米需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此期缺水会直接导致玉米千粒重下降。生产上有“开花不灌、减产一半”、“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等说法。因此, 在玉米生长后期要根据天气、墒情灵活掌握,使农民做到遇旱浇水。

  二、 科学施肥
  玉米从抽雄到成熟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总量的40%左右的养分,籽粒产量80%左右是靠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直接积累的。因此,必须施入一定量的粒肥,才能保证玉米灌浆对养分的需求,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粒重,实现玉米高产。粒肥的施用时期在抽雄至开花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520%,亩施尿素57.5公斤。此时追肥比较困难,可浅施,但也需覆土盖严。玉米后期进行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粒重。每亩用尿素0.20.25公斤,磷酸二氢钾0.10.15公斤,对水5075公斤,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的上部叶片上。应选晴天喷施,喷后4小时遇雨就重喷。对个别收获无望的极弱株要及时拔除。

  三、 防治病虫草害

  玉米穗期易发生大小叶斑病、锈病、青枯病、黑粉病、黑穗病,可选用多效霉素、粉锈宁、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七天喷一遍,一般视病情喷23遍。对于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要及时拔除重病株,并带出田外销毁。对三代粘虫,当百株有虫120头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田间杂草过多,与植株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玉米正常生长,此时中耕除草已比较困难,可采用玉米田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4叶期后,可选用克无踪每亩100200毫升,兑水2550公斤,定向喷洒在玉米行间。注意使用克无踪一定要在无风天进行,且喷头要带上行间喷药防护罩,严禁将药液喷到或飘移到玉米及周围作物的叶片上。

  四、人工授粉和去雄

  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由于花粉量集中,能增加选择受精的机会,可提高结实率,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如遇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等特殊天气会导致玉米雌雄发育不协调、花粉生活力下降、雄花花粉不能正常散粉,若不进行人工授粉,极易造成秃尖、缺粒甚至空杆等现象。因此,若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寡照天气,最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玉米结实率。具体做法是:在两个竖竿顶端横向绑定一根木棍或粗绳,在有效散粉期内,两人手持竖竿横跨几行玉米行行走,用横竿或粗绳来击打雄穗,帮助花粉散落。时间适宜在晴天的上午9点后至下午4点以前进行。玉米去雄可起到防治病虫,提高透光率,促进玉米早熟的作用,产量提高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玉米抽雄后将部分还未散粉的雄穗去除,一般可每隔1-2行去除1-2行,去雄量不要超过2/3,且田块四周不去雄,以保证正常授粉;另外还可等雄穗散粉结束后,将全田雄穗全部去除,以增加玉米光照量。值得注意的是,此期若遇连续阴雨或高温干燥不去雄。

  五、适当晚收
  夏玉米适当晚收,可提高产量。实践证明,在玉米雌穗苞叶干枯时收获,较苞叶刚刚发白时收获,每亩可增产5075公斤。因此,在不影响适时种麦的前提下,玉米要尽量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