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所谓“冬病”,指的是常于冬季发病或多发的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流感、老寒腿、颈肩腰腿痛等。冬病有个特点,就是患者本身属于阳虚体质,抗御寒邪能力差。因此,每逢冬季,天气寒冷,自然界阳气下降,旺盛的风寒之邪,就会趁机侵袭人体,诱发疾病。
关于“夏治”,《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每年春夏,大自然阳气旺盛,正是借助自然之力,顺势补益阳气的好时节。春夏补足阳气,令人体正气旺盛,就会提升抗御冬季风寒之邪的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同时,治疗方法产生的靶向性温阳效应,还可以把藏匿于体内经络、关节、脏腑中的寒湿之邪逼出体外,除掉病根。可谓是祛邪扶正,一举两得。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就是说大家在夏天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姜,可以温阳和祛除寒邪。这几年流行的夏天晒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些方法属于通俗版,有效果,但针对性不强。
下面,着重说说医院里的专业版,主要包括督灸、天灸和中药调理。
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位于脊背正中。所谓督灸,即施灸时先用精油推背,疏通经络,开放毛孔;撒上秘制的督灸补阳药粉,铺盖桑皮纸,盖上厚厚的新鲜生姜颗粒,最后敷上绒绒软软、温暖芳香的三年陈艾艾绒,点燃后反复灸上三壮。大约两个小时后,便可感到能量满满,阳气旺盛,寒邪外散。一般每周一次,四至六次为一疗程。盛夏伏天,借天地隆盛之阳气加持,可以事半功倍,自不待言。
所谓天灸,是将各家秘方的中药制成贴剂,贴于特定穴位,防治不同疾病。通常每伏天一次,伏前、伏后各加强一次,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冬季感冒的预防。三门峡武强中医院独家开发的治疗“老寒腿”的配方与贴敷方法,经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具有明显效果。
中药调理要根据每人的具体体质,辨证施治,可以是汤剂,可以用代茶饮,也可以配制膏方。